12月21日,建工集团举行“我为'十四五'献一计”成果发布评审会,在最终入围的23项成果中,装饰集团《面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方向的智能加工及建造技术》获最高奖“金点子成果奖”。 《面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方向的智能加工及建造技术》由装饰集团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管文超撰写。 当下传统建造模式所暴露的诸多问题与矛盾迫使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议上海建工集团开展智能加工机器人及智能建造机器人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面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方向的智能加工及建造技术是实现传统建筑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核心思路及必然趋势,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通过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装备及创新工艺的研发,可以有效应对建筑预制建造与现场施工过程中劳动力短缺及粗放式生产问题,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建筑工程建造,推动传统建筑行业人工作业模式向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建造模式转型升级,突破现状,向“智能建造”时代迈进。 1.智能加工机器人。作为智能加工的核心环节,机器人智能加工技术是一种多自由度、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工具,由一定数量的可移动的相互链接的刚性关节组成。关节通过轴相互链接,各个轴的运动通过电机有针对性的调控实现,轴的数量越多灵活性也就越强,超越传统工艺的加工局限,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大批量建筑构件的定制加工生产。同时,机械臂能够突破臂展和负重的限制,增强实现人工作业所无法达到的极限值,从而完成大型或复杂的多尺度、多功能的建造任务。在解放大量生产力的同时大大强化了部品部件的加工质量。 2.智能建造机器人。作为智能建造的核心环节,建筑机器人是指应用服务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执行简单重复的劳动力,工作质量稳定高效。此外,机器人可以在各种极端严酷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避免人工作业的安全隐患,适应性极强,操作空间大,且不会感到疲惫,这些特征都使得建筑机器人拥有比人类更大的优势。以建筑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施工装备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应对劳动力供给等问题,同时有助于建筑业走上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在高性能、集约化、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形成有力的抓手与支撑。 《适应建筑业营商环境改革方向的全国化经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获“优秀成果奖”,由装饰集团副总工程师、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归豪域撰写。主要针对企业营商环境,围绕全国化战略布局,提出优质可行的经营模式。 “我为'十四五'献一计”成果征集系列活动,旨在广纳职工之声、汇聚职工之智,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立足新起点、开创新未来。活动开展以来,装饰集团紧密围绕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累计参与近200人次,征集到管理案例分析、营商环境对策、流程合理优化、前瞻问题研判等数十项丰硕成果,为企业改革与转型发展贡献了集体智慧和强大力量。 (集团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