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七一”表彰会专题——先锋模范事迹选登2015-07-01造房想着住房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二建集团郁凤兵 木工翻样出道的郁凤兵,传承了老一辈建筑工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凭着钻研、专注和坚守的职业精神,郁凤兵诠释着“造房想着住房人”的品格。 郁凤兵对建筑行业的热爱,体现在他30多年来做好造房子这件事情上。毛主席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两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郁凤兵就是最讲“认真”的共产党员。“为业主造房,就要对业主负责”。郁凤兵认为这句话就是“承诺”。在与万科合作的12年中,为了这句“承诺”,他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成为“业主信得过的造房人”。万科集团授予他“荣誉员工”称号。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2003年前后。那时,郁凤兵和他的团队首次与万科合作,承建万科春申项目。万科的项目管理是很严格的,就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来说,有厚厚一本,之严之细,到了苛求的地步,这是业内公认的。他们对一扇木门的验收,就要3次,可以反复找出累计150多处有问题的地方。刚承建万科春申项目时,郁凤兵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压力。其中的21号房,叫“蚂蚁工坊”,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这在当时是国内首栋清水混凝土高层住宅。他们经过6次样板试制,最终总结出一套可靠的施工方法,做到清水混凝土墙体内实外平、色泽一致、光滑柔顺。前来参观的日本建筑师惊叹道:“没想到中国的施工工艺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到了2008年,郁凤兵和他的团队承担的苏州万科玲珑湾花园二期工程498套高端精装修住宅,小业主验收一次通过,成为万科有史以来首次“零投诉”住宅区。为了更好地服务业主,整整两个礼拜,郁凤兵坐镇现场,每套房都安排专人陪同小业主验房,并在第一时间解决各种问题。郁凤兵和他的团队在与万科集团延续十多年的合作中,因为专业,一次次赢得了业主的口碑与信任,参与万科项目也从竞标到改为邀标,从信任发展到厚爱。而且万科承诺给郁凤兵团队高出别人1%的合同造价。这种信任和厚爱的背后,是承诺的执著付出与坚守。 郁凤兵一直说:“造房要想着住房人”,小业主用几十年的积蓄,甚至两代人的积蓄换来一套房子,一定要对小业主负责,保障他们的利益。正是有了“造房想着住房人”的精神,才会对造房的质量那么“严格”。为了杜绝窗盘渗漏,在细部处理上,郁凤兵做过深入研究。如在窗盘浇捣混凝土时,必须控制好标高尺寸,做成高低口泛水节点;在做外墙外保温材料门窗转角时,结构施工阶段必须留设齿口,形成外保温材料转角挡水节;在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排水口渗水通病的处理上,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样板引路,从而有效杜绝外墙渗水。但这样做会改变以往的工序,工人操作时感到不适应。于是,郁凤兵就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做工艺样板,分解工序,让工人一目了然,正是有了“造房想着住房人”的精神,才会对造房的质量那么“精细”。分户验收是住宅工程所特有的验收形式,目前的操作主要是在住宅工程竣工前进行,郁凤兵把这项验收工作提前到主体结构阶段,避免了在装饰阶段分户验收时二次整改,从而真正达到分户验收的效果。为保证施工质量,所有操作人员在砌筑墙体后,必须在墙体上写上砌筑者的姓名,以方便操作考核。 郁凤兵和他的团队所体现的“造房想着住房人”的职业精神,正是建筑行业需要培育和弘扬的。 在上海中心建设中成长优秀共产党员、市劳模、一建集团花力 花力说:“我们从事建筑的,总有新的高度在前方。参与创造新的高度,探索成就人生的一段经历。我愿与大家分享在上海中心工程建设1000多个日日夜夜中,懂得‘担当’这两个字真正内涵的经历。” 花力先与大家分享的是主楼核心筒243次浇筑混凝土的经历:2010年10月8日,他奉命来到上海中心大厦工地担任主体结构项目经理。工程施工有三个最具挑战性难点,那就是大底板浇捣、钢平台爬升和主体核心筒混凝土浇筑。从2010年10月13日到2013年8月3日实现结构封顶,主楼核心筒共浇筑了243次、累计16万立方米混凝土,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浇筑2到3次,每次都是在晚上或半夜里浇筑,每次大约在10小时左右,这不是咬咬牙、挺一挺就能过去的事,那是一场持久战。而每当浇捣完一次混凝土,花力就会拿起蓝色记号笔,将图纸上的上海中心主楼核心筒立面,涂上一层,这样层层叠叠的空白处被涂成蓝色,每涂完一次蓝色,就意味着大厦往上攀高了一层。在这243次混凝土浇筑的日子里,是花力这个“现场指挥”一生中仰望星空最多的日子。3年多里,极端低温、罕见暴雨、台风肆虐以及百年未遇的持续高温都经历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