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建筑时报》披露世博中国馆“红色内幕”(上)

日期:2009-06-01
本网编者按:《建筑时报》2009年5月21日第五版刊载了记者徐敏写的通讯《“红”伟中国馆亮起“中国红”》,其中透露了由上海建工集团总承包,我公司承担幕墙和室内关键标段施工任务的中国馆红色装饰材料样板的确定过程。现转载如下。 近日,中国馆的巍峨斗拱间挂上了几抹“中国红”。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颜色等各路专家经过10个月的选择、比较、论证、看样,最终确定将4种颜色稍有深浅差别的灯芯绒状垂直肌理的金属红板,作为中国馆外部颜色“中国红”的基本样式。 去年7月起,如何为中国馆扮上最适合的“红妆”就成为建设中的头号工程。通过5次科技咨询会的讨论,专家组粗选了22组不同材料、肌理、颜色的实样,经多次论证,又将范围缩小到4组肌理实样,包括2组玻璃和2组金属板,最后的场景实样选定了带肌理的金属红板。 2008年11月7日,中国馆外立面样板需求会议召开,随后,多家幕墙企业将自己理解的中国肌理压模到应征作品上,穿孔型、附加几何型、双层镂空型、铆钉型……中国馆项目部的临时板房外挂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红板。在今年2月28日的世博局设计例会上,专家组从20多种不同肌理的金属样板中众口一词地选中了垂直灯芯绒状肌理的方案。 同时,今年初,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继明的一次偶遇,又为“中国红”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被誉为建筑“化妆师”的宋建明提议,中国馆应以逐渐过渡的多种红色渲染“中国红”印象。在今年3月27日,迎世博倒计时400天当日,在中国馆的工地上,世博局的三位局长与众多专家一起敲定了这一方案。 于是,抽象的“中国红”渐渐具体、清晰起来。色阶渐变,多红同宗。 一提起“中国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宫红”。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世博局局长洪浩坐车途经天安门广场,于是问,“‘故宫红’美不美?”同车众多代表异口同声,“美!”“那如果用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上呢?”正为“中国红”发愁的洪局长再问。又是异口同声,“不适合。” 宋继明解释说,与中国馆相比,天安门拥有了更多与“红”的对比色,比如金黄色的屋檐、白色的汉白玉桥、灰色的大地等,因为有了这些色彩,才烘托出“故宫红”的沉稳与传统。而中国馆的背景色就显得有些单调,因而一味“克隆”,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故宫红”虽不适合中国馆,却为“中国红”提供了灵感。宋继明介绍,所谓的“故宫红”并不是一种红色,而是聚合了红土、红门、红柱,以及横梁彩绘上最鲜艳的那道朱红,这些不同的红,形成了“故宫红”的整体概念。 于是,由若干红组合成一个“中国红”的概念应运而生。 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模拟时间和自然变化的因素,因层叠出挑的斗冠造型,中国馆的“外衣”势必会绝大部分处于阴影下,同时,越往下,颜色就会显得越深。上亮下暗的视觉反差,会令中国馆显得“头轻脚重”,伴有轻飘飘的错觉,而与中国人常常希望建筑能够巍然不动的意愿相悖。为此,宋继明建议,横梁上的“中国红”应从上到下,依次由深至浅,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 这些色阶渐变的红被专家组由深至浅命名为1号红、2号红、3号红与4号红,其中,3号红为“中国红”的基础色调。根据从上到下、由深至浅的排列,中国馆斗拱最顶端一根横梁将着1号红,其下两根为2号红,接下去三根为3号色,最底端一根为4号色。同时,4根核心筒柱子也将着3号色。 (因文章较长,分上、下两篇发布,请继续点击阅读下半部份)

《建筑时报》披露世博中国馆“红色内幕”(上)200905261...      [下载]

《建筑时报》披露世博中国馆“红色内幕”(上) 20090526...      [下载]

《建筑时报》披露世博中国馆“红色内幕”(上) 20090526...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