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开幕的崇明花博会现场,从高空俯瞰,形态宛如一只编织茧的竹藤馆曲线自然流畅。采用竹器编织肌理的竹子原色建筑表皮,既有竹藤带来的细腻丰富质感,又形成了空间的深度变化。这一深具传统韵味,又由“编织”承担自身结构受力而不依赖于附加结构层的现代化表皮,是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打造的又一个建筑装饰精品工程。 持续创新保持企业活力 近年来,从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到上海中心大厦J酒店,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馆,从上海迪士尼乐园梦幻世界到上海天文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在全国迭创精品工程,铸就了国企金字招牌。 创新,是企业保持活力的“秘诀”。成立34年来,上海建工装饰集团不断探索,在数字化建造技术、工厂预制装配技术等新技术领域加快实践。 “作为上海建筑工程装饰领域的‘领头羊’,上海建工装饰集团为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为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活力。”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利雄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早在2014年 ,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就成立了全国装饰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建造技术研究所,率先提出像工业化造汽车一样做装饰的理念,率先探索服务个性化装饰风格的装配式装修模式,率先完成个性化装饰风格的装配式装饰工程。 2007年,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在承建俄罗斯波罗的海明珠工程中,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所有装饰材料在上海加工后运抵施工现场,一次性完成装配;2010年,集团通过成立加工厂和模块化生产线,实现了木制品、金属制品等自主生产; 2014年,在参与上海迪士尼工程建设中,通过三维扫描、3D打印、CNC雕刻等技术定制上万件装饰艺术构件,实现了大型复杂装饰艺术构件的工业化应用,完美呈现了梦幻世界城堡美轮美奂的外立面;2018年,在承担首届进博会主场馆功能提升工程中,上海建工装饰集团通过标准化设计,定制隔墙、超大异形吊顶、超大板块装饰墙面等集成化装配模块,引入基于BIM、5D可视化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手臂,提升了超大构件的装配效率和精度;2019年,集团将成套数字化建造技术运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中,实现了3万平方米异形曲面吊顶、无脚手架、毫米级精度、无碰撞、一次安装交付的装饰工程重大技术突破;2020年,集团在承担杭州西湖大学工程装饰中,积极探索可循环使用的绿色环保单元隔墙与饰面系统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校园运维期的高额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装饰全生命周期。 匠心铸造精品工程 创新离不开匠心。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内部流传着一个故事:进博会期间,为了确保装修材料的环保安全,王利雄把所有的地毯小样都堆放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以感受是否产生化学挥发物。榜样的力量外,整个集团更依托名师带徒制和高薪管培生制度,持续培养人才。凭借对装饰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具有工匠精神团队的培养,在上海本土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世博会中国馆、迪士尼城堡、进博会主场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虹桥高铁、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上海天文馆、外滩和平饭店、亚细亚大楼、东风饭店、外滩十八号、第一八佰伴、市百一店等地标建筑的装饰、布展、更新改造工程中,上海建工装饰集团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国家大剧院、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广州电视塔、天津地铁5号线、南昌地铁3号线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工程,也都深深打上了品质精良、匠心独具的“上海建工装饰铸造”烙印。迄今为止,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共获得了28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54项全国装饰奖,其中承担保护性修缮的外滩18号历保修缮项目还获得了“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据悉,目前上海建工装饰集团的装饰工程业务正从专业设计和施工向策划、设计、建造、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拓展,工程技术正从建筑装饰材料应用和构造体系研究向室内、室外绿色健康宜居环境打造提升,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正从修旧如旧向安全性、耐久性、艺术性提升,装饰产品正从高档酒店商场办公楼等传统建筑向养老产业、展馆、乐园、展项开发等新兴项目延伸。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