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建筑时报:匠心打造无与伦比的传世之作——上海天文馆装饰布展工程纪实

日期:2022-06-23

不久前,东海海滨,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畔,美轮美奂的上海天文馆刚刚撩去神秘的面纱。从高空俯瞰,上海天文馆仿若天体运行轨道散落于公园星空之境中;从旷野远处眺望,那镶嵌在蝶形轮廓建筑上的硕大球体,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光芒四射,格外醒目。
    那是上海城市版图上的一个新亮点,是世界第一天文馆。天文展馆规模一骑绝尘,装饰布展总包不辱使命,布展与展示内容完美融合,呈现沉浸式体验。
    上海天文馆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实名制预约更是一票难求,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当人们沉浸在“宇宙秘境”浩瀚时空的探索之中时,当人们为壮观、精美的场景所歆动、震撼时,每每发问:是谁妙手布星辰、展示天文科技?
    本文叙述的是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工匠精神精心打造上海天文馆精品布展的故事。
    薪火相传,深深浸润三大基因芬芳
    镌刻在上海天文馆的故事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装饰集团)是世界500强排名第363位(2020年)的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的子集团。上海建工是拥有近70年创业史的老牌国有企业,一代代上海建工人薪火相传,始终传承着“三大文化基因”。一是军人“执行力”基因。体现在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后墙不倒”和“铁军”精神。二是营造商“诚信”基因。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三是上海郊县匠人“工匠”基因。在工程实践中延续并代代相传培育员工成长。
    今年8、9月间,记者曾多次到上海天文馆、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及下属展览展示公司采访,听到了许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无不浸润着上海建工三大基因的芬芳。
    故事1:严谨的专业分包招标
    本次布展总包项目中包含消防、安防、二次综合布线、音效、图文和灯光6个专业分包工作内容。项目部与业主第一时间编制了专业分包采购办法,主动聘请了6位国内顶尖专业顾问,从前期调研考察到编制清单和技术文件再到最终组织招投标工作,发生了太多的插曲。对参与投标单位的相关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由于时间紧迫,2020年1月5日,项目部组织一天实地考察了6家单位的项目,从早晨7:30出发,最后一个项目考察结束已经是晚上9:30。随后,项目部前后召开了11次采购领导小组会议、数十次的工作小组会议和专题讨论会。从元月初到春节前夕,招标文件改到了第五稿,2020年春节疫情严峻,项目部于大年初六就开始了视频会议。最终各参与投标单位都拿出了高水平的投标文件。
    这是一次得到市场充分竞争的招标,是绝对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最终,项目部达到了最初的目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项目质量,提升最终完成效果。
    故事2:“家园”里的“星光大道”
    步入家园区域,那沉浸式体验令人震撼,墙面全亚光吸音吸光材料上光纤灯星光点点,顶面水晶球光纤灯呼吸闪烁,最精彩的是脚下的“星光之路”——环氧水磨石。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项目部进行了最为严格的内部招标,吸引了全国顶尖的8家企业参与,经历了资格预审、技术方案评审、样品评审及报价商务评审。在架空平台上做环氧水磨石,水磨石中镶嵌光纤灯等都将是行业里极大的创新挑战。黑色水磨石又是最难做的颜色,仅样板前前后后打了十多次。如果仔细观看地面的星光感,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局部区域用光纤灯象征指引之路或星云图案,第二是走动时骨料中镜片反光交相闪烁,第三是骨料中稀有矿石蓝金砂发出若隐若现的蓝紫微光。深邃的层次感让每位观众有置身宇宙探索星空的体验。从家园到夹层的楼梯,则采用了预制环氧水磨石,很多观众称之为“星光大道”。
    故事3:“宇宙”世界的“黑洞”
    走进宇宙展厅引力区域,“厅如其名”映入眼帘的是错综交汇的引力线,眼前的两个圆洞仿佛真的“黑洞”一般能将所有物质吞噬进去。但是在如此逼真的效果背后,项目部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与修正。
    由于墙顶地要形成空间整体感,饰面的选材成为了重中之重,地坪是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其功能性的要求也是最高的,为此地坪选择现场浇筑水磨石地坪,其工艺以及物理性能要求非常稳定。墙顶面的选材经历了几次打样,首先选择了GRG双曲面板,虽然满足了双曲面造型但是整体效果达不到颗粒质感,于是放弃后选用了水磨石水转印,虽然达到了颗粒质感但是在颜色效果不满足,第三次选择了人造石,但是由于要上人客流量又较大,在强度上又不满足。此时大家都犯难了,究竟如何实现这天马行空的设计效果呢?在尝试了3种材料后,工匠们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在造型问题上,可以通过各种造型的磨具加上胶凝材料可以满足一切复杂的曲线;在表面质感上,在胶凝材料中添加磨石骨料可以满足颗粒质感。综合上述所有条件,最后工匠们采用了新工艺——GRC复合磨合预制构件,最终,不仅取得最佳效果,他们开发的新工艺还申请了专利。
    故事4:月球土壤“007号”
    2021年7月12日,项目部执行经理陈征率队与天文馆施韡老师一起前往中国水晶之都——浦江。他们肩负着不一般的使命——为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来的月壤披上纯净透明的“外衣”,然后取其部分在天文馆展出。这次天文馆获得的月壤是“007号”样品。乍看之下星星点点的黑色颗粒并不起眼,但是它背后的寓意以及中国探月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却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来到浦江的场外制作基地,项目部人员就立刻与工匠师傅作沟通。他们事先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了所有的制作图纸方案以及流程。在正式制作之前,他们选用了三组替代物品,经过反复试验,确保每个环节精度,力求达到完美;三组替代物品的制作用去了一整天的时间。第二天正式开始制作。因为“007号”样品的特殊性、不可复制性,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经过3个小时的玻璃封装后,看着工匠师傅的手离开这件玻璃作品时,大家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故事5:9.6吨重的天文望远镜
    在天文馆的两座单体——望舒天文台和羲和太阳塔中,有两座不同类型、不同重量、不同安装方式的专业天文望远镜及其集成的附属设备、媒体、展项,需要进行吊装、安装及调试工作。其中一米望远镜,地基环部分最大直径尺寸为2米,垂直高度约5.8米,总重量约9.6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现场安装极具难度。在施工周期短、施工面有限、施工环境有较大局限性的情况下,项目部作为展示总包,前前后后开了好几次专家论证会研究探讨望远镜运输及吊装方案。最终在确保不会损坏路面及吊装安全的情况后,多次论证后才定下方案,进行了吊装工程施工。这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施工方案最终提高了吊装安全性、降低了安装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故事6:“编外讲解员”
    天文馆样板段宇宙区域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次集团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集团领导在询问施工节点、施工工艺等问题的同时,问年轻的区域负责人:“10的N次方”和“10的10次方”这两个标题代表着什么含义?区域负责人一下子懵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集团领导说,虽然我们是装饰公司,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只定位为怎么操作黄沙、水泥、石材上。我们要把这份工作当做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来做,全身心的投入。做这个工程,我们要从了解天文知识开始,这样才能通过布展、装饰将天文知识呈现、诠释得更好。
    在集团领导的严格要求下,项目部每位参与到天文馆布展建设的管理人员都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领略了许多哲学思维。在开馆的最初阶段,他们每一位都成为了优秀的展厅讲解人员。他们懂布展施工工艺,懂展项展示原理,更懂天文知识背后的历史故事,讲解得非常精彩。上海电视台曾对这些优秀的“编外讲解人员”作采访报道。 
    智慧之光,照亮“宇宙秘境”浩瀚时空
    上海天文馆布展布展总承包工程概况
    这是全球展览展示业界的一个突破性命题:以立体的视觉艺术,极其逼真地将茫茫宇宙呈现,探索太空奥秘,亲身感受宇宙空间的无限魅力。
    上海天文馆是上海市“十三五”期间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项目、重要的科普场馆建设。上海天文馆总规划用地586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布展面积1.25万平方米。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个紧密相联的大型展区。"家园"展区以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光学天象仪带你步入璀璨的星空,驻足端倪太阳、地球和月球,带领观众漫步太阳系,穿越银河系;"宇宙"展区则首创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角度全景式地呈现宇宙的奇妙现象,探索天体演化及运行的法则;"征程"展区以史诗般的手笔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呈现对未来天文发展和航天探索的美好憧憬,启发观众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此外,根据建筑特点,天文馆还在其他区域分散式地安排了"中华问天"、"好奇星球"儿童活动区、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和一处临展厅,以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各种求知需求。
    2019年秋,装饰集团中标上海天文馆装饰布展总包项目,装饰集团资深项目经理韩煜受命出任项目经理。2019年11月8日工程正式开工,合同工期600天。上海天文馆规模之大、理念之新,展示手段之丰富,对上海建工装饰集团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装饰集团领导的支持下,精选专业人才,迅速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项目管理“突击队”(项目管理部)。这支“突击队”的平均年龄仅28岁。
    2019年9月,项目部一行4人赴美国考察其世界一流的相关展馆。他们用7天时间,考察了23个展馆,观察其材料、布局、展示特色,每天晚上他们在宾馆里讨论美国展馆的优势和不足。2021年8月18日,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达说:“在美国考察,我们收获不小。他们的好的做法,我们记在心里;他们的一些败笔,我们在装饰布展过程中都优化了。”
    韩煜充满自豪地谈到:“我们能参与这样一个世界顶尖天文馆的装饰布展,是一生的荣幸。从进场第一天起,我们就怀揣一颗初心:至少十年内,也许在更长的时间内,全世界不会有另一个天文馆能超越我们亲手打造的这个天文馆。展开世界现代展馆的大数据库,人们可以读到许多耀眼的经典展馆,但将永远都有记起由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上海天文馆。”
    精雕细镂,一代“传世之作”举世无双
    上海天文馆布展、装饰艺术撷英
    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创立于1993年,目前年营业收入逾100亿元,是上海建筑装饰行业龙头。上海天文馆是装饰集团第一个以展览展示为总包的项目,作业面广、专业单位多、深化设计体量大、质量要求极高,涉及安防、消防、灯光、图文等六家专业单位,独立展商单位33家,展品展项多达291个。
    装饰集团的“布展达人”们将上海天文馆的内容、形式、建筑空间进行了完美融合。打造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演示到互动的全方位沉浸体验展厅。包含了音效建声分析、音乐创作、图文设计制作、灯光效果等一系列展示效果配套。充分展示了强大的总承包管理能力、精湛的制作工艺、领先的设计水平。
    600天,每天都是一块基石。项目部按专业、按区域,编织了缜密的组织管理“密目网”,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克服了严重疫情对工期的深度影响,多次调整关键线路,以现代化施工机械,数字化管理方法,装配化作业模式,有序、高效地推进布展装饰工程,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期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部特聘上海科技馆一期知名设计师及其团队,科学设计、深化方案、再造流程,强化外协设计团队管理,定人定时定点,检查设计质量。他们以特殊的建筑装饰语言活化了凝固的建筑物,赋予上海天文馆更为丰富的内涵,更具张力的想像空间。
    上海天文馆空间,最震撼的是那个离地悬空的巨大“地球”。位于第一主展区家园展区中庭天象厅,悬浮空中,这个庞然大物,外径20米,高12米,顶部标高12.2米,由球体钢骨架、外球壳GRG组成,球壳内部是一个沉浸式光学天象厅。
    天象厅引进和研发全球最先进的新型光学天象仪,投射出高精度的模拟星空,最大化地还原了星空黑色的底版,配以自然界背景音响,访客将震撼于情景逼真的星空体验。
    场馆展示效果灯光,都是根据环境精心设计。比如,悬在半空的探测器、卫星,是通过精细抠像,不让光线散到探测器外,难度非常大。图文,即便是最简单的桌面图文和灯箱,也要透光不透底,黑色显黑,亮色显亮,这都是不断打印,不断实验取得成功的。
    陨石展柜,特别是弧形最大的那个展柜,不但因为非标异形,生产难度大,而且还有设备的隐藏性能,以及与柜内装饰结合,还有陨石的承重量,灯光位置和角度,这些都必须慎密研究,从大处着眼,从微小处着手,一个个细节地落到实处。
    一代优秀的大国工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匠心打造传世之作,让思维穿越固化的樊篱,呼唤茫茫宇宙,将一幅硕大无朋的浩瀚天象,在上海天文馆展露出无与伦比的精彩。
    厚积薄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攀登
    上海天文馆布展、装饰奇迹探赜
    2021年9月6日,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利雄接受记者采访。2021年8月、9月间,记者曾多次采访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展览展示公司总经理、上海天文馆布展装饰工程项目经理韩煜。记者采访的核心主题是:装饰集团用600天时间,精心布展、妆点了如此令人震撼的传世之作,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从与王利雄、韩煜的交流中,记者梳理出几条成功“秘笈”
    ——装饰集团领导的高屋建瓴、远见卓识、运筹帷幄。
    ——装饰集团领导对项目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集团前辈几十年积淀的基础上,生逢其时,厚积薄发。
    ——“站在巨人肩膀上”,成功攀登一个新高度。
    ——他们有一个极具执行力、极具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团队。
    王利雄董事长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2015年初,王利雄出任装饰集团董事长,他深度思考、研判建筑装饰行业转型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积极擘画企业发展的大未来。2015年12月8日,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展览展示公司成立。公司150多名员工全部是社会上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和优秀的相关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这是王利雄董事长弈出的一步先手好棋。我们今天能出色完成上海天文馆布展、装饰工程,展览展示公司6年实战淬炼、6年人才积淀是成功的基石。
    装饰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上海天文馆项目。项目中标后,集团董事长王利雄、集团总裁李佳指导项目管理班子的组建。李佳总裁还亲自审核项目管理策划文件,遇重大进度节点时还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疫情最严峻时候还专门指导工地防疫工作。
    上海天文馆装饰布展工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天文馆对生命、天文、科学的深刻理解,从设计到施工,其布展、装饰所采用的灯光、影像、多媒体技术,从空间作业到饰面安装,相对传统建筑装饰完全不一样,反映了当下展览展示的最新潮流,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担纲这样的布展总承包项目,不但要有强大的总承包管理能力,还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大的贯彻执行能力以及丰富的技术解决能力。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检验能力,展示综合实力的考试。在600天施工过程中,我们指派经验丰富且具有极强执行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按区域、工序,进行时间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动态控制、合理调度;严格执行了严谨的科学管理体系,贯穿项目施工管理全过程,这些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经验。
    项目部精心筹划,排兵布阵,以关键施工节点为主导线,以多施工段平行流水施工为总体思路,施工区域被巧妙地分割为六个施工段,三个施工队平行流水作业,每个队配有专职设计人员。他们以挑战者的姿态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展馆内有4个封闭沉浸式剧场,布展空间异型空间过多,墙面多为弧形、曲线形状,易形成声音的折射,不利于吸声。特别是一层家园区域吊顶空间较高,易产生回音;球体及几个剧场室内对建声要求极高。如何将难点化解,成为施工作业中的一大亮点。利用建筑声学分析,在高大空间顶部,不影响视觉感官效果的前提下,增加具有环保且达到阻燃A级空间吸声体;剧场类空间严格采用高吸声率的环保阻燃的聚酯纤维纤维板;大空间墙面真石漆采用黑色带有吸声功能的无机涂料代替,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上海天文馆布展、装修全过程,全部采用机械化登高设备。上海天文馆主体建筑多为弧形结构,从空中俯瞰,建筑师们戏称是“蝴蝶酥”。展厅也多为不规则异形设计。传统的的脚手架完全无用武之地。所以,项目部采用蜘蛛车、曲臂车、剪刀车登高作业,全过程采用的无脚手架施工,是对传统脚手架作业的一种“反叛”,将异形、不规则的空间施工作业“进化速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针对球体钢骨架安装,表面GRG预制板安装及内部建声、机电、荧幕施工进行细化处理。通过多投影机投影正面对画面的校正、色差的融合、投影区和涂料区的融合,保证了外球效果。同时满足了内部构造球内投影幕的安装要求,保证了消防设备的安装及整体效果。地球分白半球与夜半球,两者相交处称晨昏分割线。夜半球项目部采用GRG内嵌直径3毫米光纤灯点亮了大陆夜空。
    这个项目有一个极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管理团队。在装饰集团领导指导下,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展览展示公司组建了由项目经理韩煜、执行经理陈征领衔,总设计师居星、展品总监朱宇平、项目技术负责人倪立莹,每个展区都有对应的展区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突击队”。
    韩煜,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建筑业工作。他曾在建筑装饰行业多个岗位上工作,也曾在国外多个建筑装饰项目上工作多年。他在建筑装饰行业从业30多年,身经百战,具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一个专家型的国企基层领导、优秀项目经理,曾获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诸多殊荣。2015年12月8日,上海建工装饰集团旗下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展览展示公司成立,韩煜受命出任总经理。2019年秋装饰集团中标上海天文馆装饰布展工程,韩煜受命出任上海天文馆装饰布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
    陈征,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展览展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一个优秀的80后青年干部。他是韩煜的得力助手。陈征在该项目上,充分展示了对大型展馆布展、装饰工程的集成管理方面的出色才华。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引导项目上90后青年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在艰苦的岗位上锻炼成长。
    居星,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布展总设计师。展示工程设计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建筑自身的独特且复杂的空间关系,他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优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并使两者充分融合,充分展现建筑空间的纯净与展示空间的沉浸感。建筑空间中的展品,他注重用建筑语言和尺度表示,使之成为整个建筑中的一部分。设计思维新,布展手段新,施工方法新,居星在上海天文馆布展工程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朱宇平,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展品总监,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技术总监。在天文馆项目上负责展品展项单位的整体管理,并对每个展项的设备参数及展示效果整体把关,尤其在前期展项提资、安装过程把控、现场线路协调以及最终总控系统的设计落实等关键工作中发挥了专业严谨的总体把控。
    倪立莹,上海天文馆展示工程布展总包项目技术负责人。通过对布展装饰、展示灯光、展示音效、图文设计制作、展柜展台等多专业的技术管理实现最终效果。例如展示效果灯光,都是经过先设计、后模拟、再安装的。针对图文版的材料、形式都是通过1:1放样测试后,不断调整、优化从而达到现在的效果。作为总承包第一次面对音乐创作的管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统筹对整体音乐创作的管理,并通过硬件设备与建声的模拟分析来达到完美的结合。
    所有的90后成员从2019年10月进场做准备工作开始就发挥了年轻人的生机和冲劲。前期工人未到场前,成品保护、组装家具、办公布置大家纷纷自己动手,团队作战的氛围迅速形成。他们有完善的会议系统,每周一的生产例会、每周二的安全例会、每周三的设计例会、每周四的项目例会、每周五的项目部例会,虽然会议多,但是每次尽量简洁明了,以问题为导向,大家都效率很高,即能让每个岗位都调动起来,也让所有的信息和沟通在一个良性的状态。并且在前期专业分包、展品展项公司未招标到位时,我们已提前介入并和业主沟通,从大大小小的200多个展项的科学原理、设计方案、使用方法、协调配合项目部全程参与,在这当中青年们学到了丰富的天文知识,知道了“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地球46亿年来的演变过程”、“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进步”、“人类为了探索太空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等等。他们曾在凌晨5点,在南汇嘴公园共享红日喷薄而出那刹那的美景,他们曾在巡场后与业主一起在天文馆的上空看国际空间站围着地球缓缓旋转,他们也曾在天文馆空旷的草地上一起看月亮、数星星……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增进了互信、互爱和友谊,形成了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将“执行力”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将上海天文馆以最好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全球迄今没有类似上海天文馆这样的装饰布展工程,绝无仅有。
    后人,将永记打造了这匠心之作的一代工匠!
    人民,将永记一代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益求精!
    未来,将久久惊叹、赞美在东海之浦、滴水湖畔留下的这件传世之作!

/新闻链接